村网通总站 共和村 309717.nync.com 欢迎您!
| |||||||||
“因为外出打工的多,以前不少田都没人种。是‘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给我们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村主任贺应高兴地说。 据了解,2016年,九龙村被列为全省首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之一。试点工作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省地税局、县花管处、县农委、发改委等十几个单位及晋熙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为试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该村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1+1+N”改革模式,即:成立一个合作社,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通过托管方式进合作社,抱团发展;成立一家公司,将村级集体土地、资金等资源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盘活村集体资产;招大引强N家企业进村开展股份制合作,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要素入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公司,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盈利、现代农业发展等多赢局面。目前,试点工作给该村带来了新变化。 “撂荒地”变“聚宝盆” “看,这就是白芨。主要是取下面的块茎,药用价值很高,可用于止血、消肿等。”当天,在该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安徽龙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陈志锐从泥土里挖出一棵正长新苗的药材,介绍道,“白芨的生长期需要两到三年,初步预计,1亩鲜白芨产量可达25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1亩的产值远远高于水稻等农作物的产值。” “除了白芨,还种植了七叶一枝花、百合、苍术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材。公司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在这里建生态农场,计划发展中药材基地200亩左右,同时养殖土黑猪、土鸡和鱼,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目前,已发展中药材基地120多亩,建起了15亩23个大棚的中药材育苗基地;猪舍和鸡舍的建设已接近尾声,3月份可投入使用; 30多亩的采摘园正在建设中。”陈志锐说,“药材的茎和叶、地里的草可喂养猪、鸡,猪粪和鸡粪入沼气池,沼肥用于肥田,沼气可供‘农家乐’使用,这种循环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还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据悉,九龙村紧连花亭湖风景区,211省道横穿全村,全村有耕地面积2100亩、林地面积15000亩,拥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在“三变”改革中,如何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使沉睡的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成为致富的“金钥匙”。 为此,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自身独有的人文和历史文化优势,我县专门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等地的专家学者到村实地考察,帮助制定了全村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界定功能区,提出了“一核两环四区多点”的布局,将产业发展定位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围绕这个定位,目前,该村分别引进了太湖县山里郎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泉之道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进村开展股份制合作,分别成立了安徽省龙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太湖县龙泉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者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后者以生态红米种植、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等为主。同时,该村境内的九龙涧和月亮湾等景点也在开发。该村的山川田地正换新貌,成了农民致富的新期盼。 “薄弱村”变“实心村” “之前,村集体的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很少,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贺应说。 在这次“三变”改革中,该村对村集体拥有的山场、田地等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该村注册成立了创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村党总支书记沈法飞担任法人代表,整合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和项目投入资金等,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再由公司与其他企业开展股份合作,获得的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该村村集体以各级财政帮扶资金80万元入股安徽省龙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财政扶持资金和村集体资源折算资金200万元入股太湖县龙泉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合作中,该村与企业议定了盈余分配方式,明确“确保以财政项目资金亮化入股分红收益不低于按基准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收益”。 “入股的分红,再加上光伏发电的收入等,预计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30万元左右。”贺应说,“集体有了钱,可用来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为老百姓办些实事。” 此外,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原来的“薄弱村”变成了“实心村”,村里为民服务的方式更多了,还能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贫困户”变“上班族” 在中药材种植基地锄草的人群中,该村探水组村民金娥从去年开始就在基地做工,成了上下班按时的“上班族”。 “我家之前条件不好,是贫困户。去年有这样的好政策来,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事情做,能挣到钱,2亩田入股到公司,还拿到了保底分红1000元。我家2016年脱了贫。”金娥边锄草,边与笔者谈心,言语中尽是欢喜。她说,“如果长期在这里做工的话,一年挣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这比自己种田划算多了,还能在家带孙子。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啊!” “可知道我们家的田什么时候能流转?”“都盼着能早日入股公司呢,大家一起发展。”一旁锄草的村民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表达着想成为“股东”的意愿。 像金娥这样成为“股东”,又成了“上班族”的,该村还有不少。据了解,该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贫困户还可以扶持资金入股公司,获得保底分红和盈余分红收益,增加收入,走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以土地入股的以1亩为1股,每亩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500元,以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年度分红收益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盈余分红则另行分配。不仅如此,入股的农民还可以选择在公司的基地做工,获得工资性收入。 “有不少村民去年8月份开始来‘上班’的,挣得多的挣了8000多元呢。现在基地上的事情越来越多,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村民不愁没事做。”陈志锐说,“他们还可以学到种植中药材的技术,自己家里也能种。” “和他们交谈时,感觉他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成了股东,手头有了灵活钱,大家对发展都充满了信心,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县农委党组成员汪雁祥说。 在这个初春里,欢笑声、锄草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一首动听的田园交响曲,久久回荡在九龙村上空。 (本报记者 叶玲玲) |